女性無家者

溫石計畫

2018年初,我們開始了 #女性無家者陪伴計畫。

最初的理由很簡單,純粹因為許多的我們是生理女生。
是女生,所以理解女生的為難。

在街頭,暴力無所不在。
有時候暴力十分具象。霸凌、性暴力、家當遭竊,露宿街頭意味著無處遮蔽,於是妳很難預防攻擊會從何而來、以及對象是誰。有時是路人,有時他也睡在附近;有時,甚至是曾經熟悉的人找上門。

有時候,暴力則相當隱形。
無家是一種生活處境,然而“無家者”的身份,背後卻是一連串標籤。
「不自愛」、「好吃懶做」、「可怕」、「怪異」,許多大姐和我們分享,街上生活最難以適應的其實是那些不友善的目光。

//

一開始以為街上最缺的是物資,募了衛生棉、外傷藥上街,才發現大家缺的是動力。所謂缺乏動力,並非街上的人生性懶散——相反的,這裡許多人勞動了大半輩子,為家庭、為生活,最終卻還是敵不過種種未知變卦,一路來到了街上。

曾經好努力,卻還是掉了下來,要怎麼做才能重新振作,再出發呢?

活動中,我們這麼做

Activity process

資產 5-80

人生百味團隊組成女性無家者陪伴小隊,固定上街拜訪、陪伴在台北車站、艋舺公園、228公園&西門捷運站露宿的女生。

我們一路紀錄前後與18位女生的相處、互動,以及這些老少女們的故事,關於她們一路自家庭脫落、來到街頭與過往傷痕抗衡,於當下嘗試共存的過程。

姐仔妹仔聚會

由小少女們陪著老少女,一起煮飯、吃飯、聊天放鬆的聚會。偶爾向前、偶爾停滯。但在及時的一刻推上一把,就有機會讓人重拾生活。

資產 52-80
議題講座

在街頭生存的女子,過著什麼樣的生活?

透過這一系列【女子】講座,讓我們一起看見那些不被看見的需求、揭開那些隱藏在背後的結構。

議題講座
女性無家者論文

團隊夥伴、志工除了行動,也在每一次拜訪時寫下田野紀錄,作為反思行動時的素材,並試圖描繪所謂現象底下的結構。

並以此為基底,與台大社會系的克先老師一起整理、編篡的女性無家者論文。

女性無家者論文
女性無家者 懶人包

經由與台大社會系的黃克先教授共同撰寫的論文,看見街頭女性與生命經驗環環相扣的困境。

為了能讓社會大眾理解,人生百味製作成圖文懶人包,希望可以讓更多人看見街頭的樣貌。

女性無家者 懶人包